一分彩_一分彩
一分彩2023-01-31 16:05

大兴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班正式复航 首班大兴至香港顺利起飞******

  中新网1月17日电 题:大兴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班正式复航 首班大兴至香港顺利起飞

  中新财经作者 刘文文

  记者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获悉,1月17日9时,从北京大兴飞往香港的南航CZ309次出境航班平稳推出,这是大兴机场恢复的首条国际及地区航线,标志着大兴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班正式复航。

  随着大兴机场国际和地区航班的恢复,大兴机场E指廊迎来了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复航后的第一批旅客。南方航空、东方航空、首都航空、喜马拉雅航空等航司计划陆续恢复大兴机场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

1月17日9时,中国南方航空CZ309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启程飞往香港。这是近3年来,大兴机场首架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客运航班,标志着大兴机场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客运航线正式恢复。图为机组人员在航站楼拍照留念。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图为机组人员在航站楼拍照留念。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当天,中国南方航空正式恢复北京大兴-香港客运航线,每周3个往返,周1/2/4由空客321机型执飞。航班去程09:00起飞,12:30抵达香港,回程13:50起飞,17:30抵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目前,南航正积极推动北京大兴至首尔金浦、首尔仁川航线的复航。在国际长航线方面,正在积极推进北京大兴-阿姆斯特丹、伊斯坦布尔航线复航事宜,以上复航航班有望在2023年夏秋航季开始恢复执行。

  大兴国际机场恢复国际航班运营的第一天,喜马拉雅航空成为第一家在大兴机场复航的境外航司,正式复航中国和尼泊尔两国首都之间的直飞航班。

1月17日9时,中国南方航空CZ309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启程飞往香港。这是近3年来,大兴机场首架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客运航班,标志着大兴机场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客运航线正式恢复。图为旅客登机。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图为旅客登机。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喜马拉雅航空公司总裁周恩永表示:“这条航线是两国首都之间最快最便捷的通道,是中国北方地区直达尼泊尔的空中快线,复航将极大方便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喜马拉雅航空中国区总经理安永胜透露,喜航将陆续复航加德满都至重庆、深圳、贵阳和长沙等更多城市航班,并积极筹划开通拉萨直飞加德满都的新航线。

1月17日9时,中国南方航空CZ309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启程飞往香港。这是近3年来,大兴机场首架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客运航班,标志着大兴机场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客运航线正式恢复。图为旅客前往登机口。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图为旅客前往登机口。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此外,1月18日首都航空初期计划开通北京大兴到马累(马尔代夫)航线,东航也计划于近期恢复北京大兴往返曼谷航线。

  据悉,大兴机场同期恢复国际通程中转服务,同时,恢复执行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利过境旅客快速通关,有效促进京津冀地区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完)

一分彩

(新春走基层)海拔4800多米 5位“90后”守护青藏铁路春运******

  中新网拉萨1月31日电 题:海拔4800多米 5位“90后”守护青藏铁路春运

  作者 四朗卓嘎 马生明

  “嘀嗒、嘀嗒……”1月28日8时20分,一阵闹钟声划破了寂静的青藏铁路那曲信号车间扎加藏布信号工区宿舍,“90后”工长杨建青翻身关掉闹铃,起床后摘掉鼻子上的氧气管,开始了一天在海拔4800多米地区的工作、生活。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5名“90”后,坚守在全国海拔最高的铁路工区扎加藏布信号工区,担负唐古拉南、扎加藏布、雪查玛3个平均海拔4800多米的“云端小站”36架信号机、14组道岔、30个轨道电路等信号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工作。

工长杨建青洗漱完后涂抹防晒霜,其身边是一个氧气瓶,日常吸氧是在海拔4800多米地区生活的日常。 马生明 摄工长杨建青洗漱完后涂抹防晒霜,其身边是一个氧气瓶,日常吸氧是在海拔4800多米地区生活的日常。 马生明 摄

  “高原紫外线强、风沙大,一天不涂防晒霜,脸上的皮就会脱落。”杨建青洗漱后,回到宿舍厚厚涂抹了三层防晒霜,同时唤醒还在熟睡的工友们。

  几位“天路医生”坚守在缺氧的高原,吃饭、睡觉、行走所消耗的精力常人难以想象,他们通过勤监测、勤巡视、勤分析的“三勤”进行设备养护工作,护航青藏铁路春运。

  9时许,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扎加藏布信号工区院内。今年24岁的莫文跟着工长杨建青在工区信号设备集中监测室,查看分析三个站室内外信号设备的基本运行状态。随之,二人穿着厚厚的棉服,迎着朝阳前往扎加藏布站开展室外设备巡视作业,通过瞭望线路上的信号设备,查看信号机械室道岔缺口等关键设备数据变化,确保春运期间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冬季西藏那曲寒风凛冽,工长杨建青(右)加固道岔安装螺丝。 马生明 摄冬季西藏那曲寒风凛冽,工长杨建青(右)加固道岔安装螺丝。 马生明 摄

  10时20分,巡视完信号设备后,二人返回工区吃饭。如今,这处超高海拔地区工区已修葺一新,职工活动室、学习室、宿舍区、小食堂等配套设施齐全。性格内向的莫文是工区里离家最远、年龄最小的职工,平日里,大家都对他照顾有加。

  扎加藏布信号工区所在的羌塘草原人迹罕至,只有常年的狂风。“大家吃过饭后都回宿舍再吸一会氧气,然后准备今天的‘天窗’作业。”杨建青说,出工前吸氧、睡觉吸氧、看书吸氧……这样的场景,是扎加藏布信号工区的日常。

  吸完氧后,杨建青带领4名作业人员快速将机料具装上车,先沿着青藏铁路驱车近二十分钟,而后跨穿过铁路涵洞,沿着一段坑坑洼洼的土路向作业地点挺进,一个小时后才抵达雪查玛站。

  15时10分,在设置好防护作业后,“天窗”作业命令下达,职工们有序进入防护网,按照分工分别展开作业。杨建青跪在2号道岔旁,俯下身子,仔细查看道岔尖轨是否存在翘头等情况,并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

1月28日,防护员马雷福在作业现场做防护记录。 马生明 摄1月28日,防护员马雷福在作业现场做防护记录。 马生明 摄

  “今天还算暖和,风不大,平日里检修设备,大风吹得眼睛睁不开,鼻涕也擦不完,冻得直哆嗦。”杨建青边检查边说。因为长期在高海拔地区,他面色黝黑,脸上都是被紫外线灼伤的痕迹。

  在信号机旁,现场防护员马雷福正通过对讲机和室内驻站联络员肖本强通话,并在本子上详细记录。

图为傍晚作业结束返回工区的便道。 马生明 摄图为傍晚作业结束返回工区的便道。 马生明 摄

  17时30分,“天路医生”们经过检修养护,顺利完成了当天的“天窗”工作。据悉,春运期间该工区安全工作标准分毫不减,每周一课、每月一会的学习如常进行。(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一分彩地图